花100元买了份“女性安康保险”,查出患癌后获得理赔金5万元。今年上半年云燚网,大足区邮亭镇天福村村民谢女士,享受到了普惠保险的“雪中送炭”。
\n8月5日,在大足区邮亭镇“普惠保险示范镇”创建交流大会上,这个案例引起与会嘉宾的关注和点赞。
\n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2024年大足区邮亭镇携手中国人寿创建“普惠保险示范镇”,在这里,可以看到重庆探索织密基层社会保障“安全网”的新路径——以小投入托起农村地区居民“大保障”。
\n“花小钱,得到了大保障”
\n今年年初,当地政保网格员通过“邮保障”数智平台发现,谢女士尚未购买普惠保险,便上门推荐“女性安康保险”。见保费只有100元,谢女士便尝试着买了一份。
\n3月底,她查出患宫颈癌住院治疗。4月22日她上报理赔申请,次日政保网格服务队就上门办理理赔手续。线上完成资料上传、人脸识别、电子签名等流程后,4月27日她便收到中国人寿5万元理赔金。
\n“保费便宜,赔付额较高,理赔还很快。”谢女士感慨:“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,这笔钱解决了我后续的治疗费用问题,真是花小钱,得到了大保障,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!”
\n像谢女士一样受益于普惠保险的居民云燚网,在邮亭镇还有很多。
\n今年7月,邮亭镇水利村低保户蒋某因意外身故。因此前村集体花费60元为其购买了3份小额意外险,中国人寿重庆大足区支公司4天内就向其家属赔付了8.7万元,让这个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。
\n数据显示,从2024年初至今年7月22日,共有342名邮亭镇居民通过普惠保险的便捷服务,获得中国人寿重庆大足区支公司赔付款109.9万元。
\n政企有效联动破解现实难题
\n邮亭镇居民“花小钱得大保障”的幸福背后,是政企双方的有效联动。
\n近年来,邮亭镇面临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挑战——镇上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3.18%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医疗养老需求激增。同时,全镇有2%的居民未参加医保,部分群体游离在社会保障网之外;全镇871户低保家庭、169户临时救助对象,仅靠政策托底,难以抵御突发风险。
\n调查发现,该镇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三大短板:“夹心层”保障真空——收入略高于低保线但抗风险能力弱的群体,政策覆盖不足;救助“被动响应”——困难群众需自行申请,易错失帮扶时机;资源“零散割裂”——社保、商保、互助、救助各自为政,群众“找不到、看不懂、用不上”。
\n“面对现实之困,邮亭镇亟需构建全域覆盖、精准触达的保障新生态云燚网,以打通民生保障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邮亭镇党委书记杜韧告诉记者。
\n中国人寿助邮亭镇找到了突破方向。10多年前,该公司就在全国推广普惠保险,但过程艰难。中国人寿重庆大足区支公司总经理陈亮回忆,以前在邮亭镇做普惠保险,全靠保险业务员走村串户。因缺乏政府大力支持,业务员难获信任,即便保费低,绝大多数老百姓也不愿买。
\n2023年12月,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负责人到邮亭镇调研,与邮亭镇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人交流后一拍即合,决定携手创建“普惠保险示范镇”,共解难题。
\n2024年初,邮亭镇“普惠保险示范镇”创建工作正式启动,核心目标是打造“多层联动、主动预警、可持续造血”的保障体系。
\n打通乡村社会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
\n随后,邮亭镇政府将普惠保险纳入镇级民生工程重点任务,创新推行“政府搭台+保险承办+村社落实”模式。
\n首先,是创新机制。中国人寿推出年缴30—100元的普惠保险产品,让老百姓“买得到、买得起”;政府主导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,通过“财政补一点、集体出一点、群众缴一点”实现普惠保险可持续。
\n例如,小额意外险经财政补贴10元后,居民仅需付10元保费;低保户等特殊群体,由镇财政或村集体为每人购买小额意外险、孝老安康险3—5份,实现“零负担参保”。
\n其次,是数字化赋能。政企双方共同研发出“邮保障”数智平台,整合全镇5.6万户籍人口数据,通过AI自动生成“一户一策”保障方案并识别未参保人员。网格员据此上门推送定制方案,避免保障“挂空挡”。
\n最后,是打造专业队伍。去年,邮亭镇组建了“政保网格服务队”,由政保服务专员与网格员“2人一组、包片到户”,化解居民参保疑虑,并提供从投保到理赔的全周期服务。
\n依靠这样的模式,政企双方将普惠保险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末梢,实现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的转变,打通乡村社会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\n数据表明,在邮亭镇,目前小额普惠保险已覆盖全镇78%的家庭,重点普惠保险产品参保率平均提升54%;2025年上半年,普惠保险惠及全镇10856人次,同比增长52.95%,总保障金额达12亿元;特殊人群实现普惠保险100%覆盖。
\n新重庆-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
\n原标题:大足邮亭镇创建“普惠保险示范镇”——花钱少覆盖广 居民得到大保障云燚网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